線損基礎知識
1、什么是線損?
線損是電網電能損耗的簡稱,是電能從發電廠傳輸到電力用戶過程中在輸電、變電、配電盒營銷各環節中所產生的電能損耗和損失。具體指在一定時間內,電流流經電網中各電力設備(從用戶計費電能表開式至用戶所有電力設備,不含用戶計費電能表)時所產生的有功、無功電能和電壓的損失。線損通常又分為統計線損、理論線損、定額線損等。
2、什么是線損率?
線損率是指有功電能損失與輸入端輸送的電能量之比,或有功功率與輸入的有功功率之比的百分數。
線損率是綜合反映電力網規劃設計、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是衡量線損高低的標志。線損電量占供電量的百分比綜合反映和體現了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生產運行和經營管理的水平,也是電網經營企業的一項經濟技術指標。
線損率的計算公式為:或
即:線損率=(線損電量/供電量)×100%=(供電量-售電量)/供電量×100%
3、線損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電能在傳輸過程中產生線損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a) 電阻作用:線路的導線,變壓器,電動機的繞組,都是銅或者鋁材料的導體。當電流通過時,對電流呈現一種阻力,此阻力稱為導體的電阻。電能在電力網傳輸中,必須克服導體的電阻,從而產生了電能損耗,這一損耗見之于導體發熱。由于這種損耗是由導體的電阻引起的,所以稱為電阻損耗,它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用式子表示。變壓器,電動機等繞組中的損耗,又習慣稱之為銅損。
b) 磁場作用:變壓器需要建立并維持交變磁場,才能升壓或降壓。電動機需要建立并維持旋轉磁場,才能運轉而帶動生產機械做功。電流在電氣設備中建立磁場的過程,也就是電磁轉換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交變磁場的作用,在電氣設備的鐵芯中產生了磁滯和渦流,使鐵芯發熱,從而產生了電能損耗。由于這種損耗是在電磁轉換過程中產生的,所以稱之為勵磁損耗,它造成鐵芯發熱,通常又稱之為鐵損。
c) 管理方面的原因:由于供用電管理部門和有關人員管理不夠嚴格,出現漏洞,造成用戶違章用電和竊電,電網元件漏電,電能計量裝置誤差以及抄表人員漏抄,錯抄等而引起的電能損失。由于這種損耗無一定規律,又不易測算,故稱為不明損耗。不明損耗是供電企業營業過程中產生的,所以又稱為營業損耗。
線損主要組成部分有哪些?
1)線損主要由固定損耗、可變損耗、不明損耗組成的;
2)1.可變損耗,其大小隨著負荷的變動而變化,它與通過電力網各元件中的負荷功率或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包括各級電壓的架空輸、配電線路和電纜導線的銅損,變壓器銅損,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阻波器和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銅損。2.固定損耗,它與通過元件的負荷功率的電流無關,而與電力網元件上所加的電壓有關,它包括輸、配電變壓器的鐵損、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鐵損,110kV及以上電壓架空輸電線路的電暈損耗;電纜電容器的絕緣介質損耗,絕緣子漏電損耗,電流、電壓互感器的鐵損;用戶電能表電壓繞組及其他附件的損耗;
3)★升壓和降壓變壓器的鐵芯損耗和繞組電阻中的損耗;
★ 架空線路和電纜線路電阻的損耗;
★ 高壓線路上的電暈損耗(一般110kV及以上才考慮);
★ 串聯和并聯在線路上的(或變電所內)的電抗器的損耗;
★ 架空線路絕緣子 表面泄露損耗和電纜線路的介質損耗;
★ 各類互感器、保護裝置和計量儀表以及二次回路中的損耗;
★ 接戶線電阻中的損耗;
★ 電纜系統中無功功率補償設備中的有功損耗。包括調相機及其輔助設備中的損耗,發電機做調相運行時的損耗,并聯電容器中的損耗等;
★ 其他不明損失。
4)包含以下幾大部分:
1.可變損耗:其大小隨著負荷的變動而變化,它與通過電力網各元件中的負荷功率或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包括各級電壓的架空輸、配電線路和電纜導線的銅損,變壓器銅損,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阻波器和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銅損。
2.固定損耗:它與通過元件的負荷功率的電流無關,而與電力網元件上所加的電壓有關,它包括輸、配電變壓器的鐵損、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鐵損,110kV及以上電壓架空輸電線路的電暈損耗;電纜電容器的絕緣介質損耗,絕緣子漏電損耗,電流、電壓互感器的鐵損;用戶電能表電壓繞組及其他附件的損耗。
3.不明損耗:是指供用電過程中由于跑、冒、滴、漏等造成的電能損失。它包括:
◆電力營銷工作中的失誤,如漏抄、漏計、計算差錯、倍率差錯等造成的損失;
◆遭受竊電或帶電設備絕緣不良引起漏電等造成的損失;
◆變電所的控制、保護、信號、通風、冷卻、直流充電等設備消耗的電量損失;
◆由于抄表時間與供售電負荷不一致造成的損失;
◆統計線損與理論線損計算的口徑不一致或由于理論計算的誤差等引起的損失。
降低線損的組織措施有哪些?
線損是一個綜合性指標,涉及到電力規劃、設計、基建、更新改造、運行維護、檢修、計量、管理等眾多方面。影響線損變化的因素錯綜復雜,既反映了供電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又體現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因此,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外,還必須有相應的組織機制、制度、規定和獎懲措施加以保證。降低線損的組織措施包括:
1) 建立健全企業的線損管理制度、線損管理機制、線損管理網、崗位責任制。企業分管**及相關專職分級管理、層層落實、明確分工,并做好相關的資料建檔和管理工作。
2)建立于電力市場運營機制性適應的線損獎懲制度。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加大線損考核管理力度,激勵廣大職工降損積極性、挖掘節電潛力、提高企業效益。對節能降損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完不成線損指標計劃、虛報指標、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出發,并通報批評。
3)落實企業線損的總指標、分指標和小指標的科學管理與分析工作責任制。加強線損理論計算與統計分析,根據企業的線損狀況,找出薄弱環節,明確主攻目標。
4)加強計量工作,做好計量配置的完善和校驗及日常運行的監測和維護。
5)制定企業社保檢修、停運時的線損定額管理制度。
6)組織線損普查工作,堵塞營業漏洞,消滅無計量用電和違章用電,降低不明損失。
7)健全嚴格的營業制度,加強抄表和核算工作。
8)重視組織線損專職人員的崗位培訓、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管理素質。同時,重視不斷推廣新技術的應用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線損管理工作的水平。
降低線損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實現降損和提高電網經濟運行水平,*先要求規范線損管理,嚴格執行相關的制度和規定,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開展線損工作。**電網公司制定了《電力網電能損耗管理規定》。其中降低線損的管理要求及相應措施包括:
1)建立線損管理體制與管理職責;
2)加強線損指標管理工作;
3)遵循關口計量點的設置原則,嚴格執行電能計量管理規定;
4)符合營銷管理要求;
5)滿足線損工作質量要求。
建立線損管理體制的要求有哪些
建立線損管理體制要按照統一**、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實行線損全過程管理。
1)各級電網經營企業要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小組,由公司主管**擔任組長;
2)**小組成員由相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分工負責、協同合作;
3)日常工作由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并設置線損管理崗位,配備專職人員。
上一信息欄目是:電器品牌 本頁鏈接:http://www.066kj.com/b2b/b2b-3082.html
免責聲明:該企業及個人負責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電氣網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